科学的方法

以前训练的方法主要就是减体重,挂指力板,还有去室内攀岩每周搞那么一两次。

在以前的马拉松训练啊,减肥等等项目,这种猛练自然强的方法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大概在一年半前吧,感觉靠减体重是一个很容易触及上限的路子,还容易受伤。感觉应该换一个科学一点的方法。用新的方法一年出头了,感想是科学方法好。

科学方法其实训练量少一些也有趣一些。而且呢,增加的体重其实还有点优势的感觉。体重上涨了5kg左右,不过以前能爬的现在还是能爬,以前做不到的现在一些也能做到了。只有一个微小的缺点,就是每次试不了几次,不能像以前那样连续爬个两三天最后手皮变得无法支持。现在无法支持的主要是核心和肌肉。不过这也不能归结于新方法的缺点,因为没有严格对比,或许就是因为现在爬的线更难了呢。

来回黄石的飞机上继续研究了更多科学的方法,关于柔韧性部分有了颠覆性的认知,也和我以前的体会贴切。我觉得在接下来的一年多,继续拓展科学训练方法,看看能不能让体重,柔韧性,都逐渐站在我优势的一边。

测试方法也比较容易,raging bull能不能站着把右脚挂好了是其一,heuico crimper low能不能挂上右脚是其二,可能its about time能不能静态伸出左脚算其三吧?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Databricks的框架

入职databricks一年,发现最有用的是其提倡的框架。我在其他渠道没太见过这个框架。使用起来简单直接,不仅仅工作中到处都可以套,用来回顾以前工作不抬满意的地方也能快速得到启发。

这个框架很简单,就是把工作放到这么几个象限里面去衡量:

vision and mission 就是说大家是不是很清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execution 执行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如何衡量进度,质量

tech leading 技术的选择,取舍,方案。

product management 产品是不是市场和客户需要的。

people and performance 大家是不是齐心齐力

如果看我以前做得很吃力的项目,在tech leading和product management上面有太多的短板。到了后来光靠执行也是很吃力的。

这个框架也可以用来做技能评估。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自由泳近况

经过一年的连续练习,自由泳水品总算赶上了我的期望值:效率,速度,体验等全面超越我自己蛙泳的感受。

很难描述到底有什么窍门,为何最后会了就会了,如同很难给不会滑雪的人描述怎么滑雪一样。

说到这里,分享一下我对“技术”的理解。技术是指合理的预判,合理的控制。室内游泳的技术,主要是合理的控制,就是学会如何协调和控制身体。技术加上力量,那就可以游得很快很好了。滑雪的技术还要加上预判,比如根据雪的湿度,坡度,预判会遭遇怎样的冲击,从而提前且合理地控制身体。

攀岩也强调预判和控制。控制就不用说了,挂脚后胯部细微的扭转都可以起到完全不一样的效果。预判和contact strength有点接近,很多时候碰到石头再用力已经晚了。所以习得肌肉记忆就是一个捷径。

我几乎都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个blog,最近看到Xiao的blog才想起来。最近一两年还有很多“成功学”的感想,也开始学会理解情绪,和情绪相处了。这一切来得突然和偶然,有一本不经意接触到的书,叫做”how to talk with sick, dying, and grieving people”。这本书提示了我两个问题,一个小孩因为先天绝症夭折了,你觉得小孩母亲的悲伤情绪是合理的吗?你能够怎样帮助这个母亲呢?

这两个问题让我意识到,原来我潜意识里面是拒绝情绪的,认为情绪,情绪化,情感需求,都是不好的东西,是“软弱”的体验,所以我不仅仅不能和情绪安稳地相处,更别说帮助别人了。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心流和经济学

最近读书,旅行,滑雪接触到两样东西,心流和经济学,很有启发。
经济学不是真的经济学,而是里面提到的稀缺这个概念。
我们的快乐,简单看来,是得到了所追求的东西。金钱,荣誉,实际的或者虚拟的。稀缺得到了满足,就成就了快乐。但这样的快乐其实并不长久,因为稀缺是永远存在的。
换句话说,总会有新的欲望出来。当下的满足感,并不会持续多久。人类从满足生存需要,到提高生活标准,到满足感情需求,到追求艺术,就是不断主动造就稀缺的过程。我们专门制造缆车去寒冷的地方滑雪,专门设置奇怪的墙壁和规则让运动员攀岩,都是主动制造稀缺的体现。
所以,快乐其实不是稀缺得到满足,而是追寻满足稀缺的过程,否则人就不会不断制造新的稀缺了。这样看一方面真是悲剧,但洞悉规律后,认真体验过程,而不再为结果承担过大压力,会让幸福感更加确认和深刻。而心流,讲的其实就是这个东西。
心流是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这里讲的是过程。其实就是主动去追寻和填补稀缺的过程。回顾快乐的感受,其实真的很简单。
回想我滑雪的经历。头两年总想滑得好一点,可以去不同难度的道。可以下黑道后就想去双黑。单板能滑所有道后就想换双板。都是满足稀缺愿望后再人为创造稀缺的行为。这当然是快乐的,但后来发现,这样的快乐,比不上能认真控制自己的身体,尽量标准流畅下绿道带来的快乐。当然,可以说标准流畅是新创造的稀缺,但我想更重要的是主动全身心控制自己带来的满足感。
另外的一个快乐经历是十几年前减肥的经历。我还依稀记得当时的快乐。开心的其实不是体重下降多少。开心的是能自己完全控制自己的饮食,规律的运动,是这个过程,是发挥全身心控制自己身心的能力,带来的满足感。
工作也是。赚多少钱固然重要,但大多数人还是为了成就感,所以公司才会设置等级制度,而不是线性地制定工资标准。等级制度,也是资本家制造出来的稀缺。但等级制度带来的成就感,还是不如全身心解决好真正问题带来的快乐。
我以前觉得,要快乐起来,就不要浪费时间,尽量做好手头的事情就好。现在算是找到了理论基础,更加贴切地理解背后的原因了。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自由泳近况 II

目前依旧没有达到一分钟一个50yard来回,连续40个来回的目标。其实和以前的成绩看,还下降了百分之五。但整体来说我觉得游得更从容了,更省力了,这也正是我想达到的目的。
自由泳是一个全身都要很好配合,还要找水感的运动。过去一年来一直在一个瓶颈挣扎,最近才有一些新的感悟。主要是前面受伤的锁骨基本完全康复了,右手可以向前伸直。同时也在尝试不同的姿态和配合。最新的一些心得:

注意手的姿态和频率会帮助省力。尽量让前面的手伸直,后面的手延迟出水,这样可以延长惯性向前时间,减少划水时间。出水要平顺,一定要高肘,感受提出来,高肘移动过去,向前伸这个过程中的放松。

呼吸的平顺是要体会到划水带来的自然倾斜。如果需要很主动转头或者抬头,那就是不对的。关键不在于去控制头,而应该注意手抱水,划水的效率。当效率高的,大量水从头肩过去的时候,身体也会自然倾斜,正好利用那个空隙呼吸,非常的自然。熟练后需要注意的是低头保持小阻力,注意前面的手延迟发动增加滑行时间。

接下来我要去体会的是腿的配合。现在腿只是简单保持平衡,连让身体放直都说不上。希望下一步能够让身体直,减小阻力。至于如何打腿来增加速度,那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修正手的动作

这几天到科罗拉多州滑雪,感觉真是和在西雅图周边不一样。这里的雪很轻很软,真是新的感受。
第一趟从缆车下来,还比较紧张,转了几个弯后,发现雪板对雪的控制力很好,就开始放心滑了。逐渐发现,在压过的雪道上,雪居然也是有弹性的。雪板有弹性很自然,粉雪压下去有弹性也体验过,但第一次发现压好的雪道也有弹性。节奏对了,速度快一点,就算在很平的道上也觉得蹦蹦跳跳,太好玩了,简直不知道应该让左脚多爽一爽还是让右脚多爽一爽。要是旁边人看到我滑平地也笑出声,肯定莫名其妙吧。
第二天第三天我们运气很好,遇上了新开的地形,连续滑了好多次视频里面才会有的雪。好兴奋,滑起来也是手舞足蹈。在西雅图滑这样的雪肯定摔得一塌糊涂,但这里不会,这里雪的容错空间太大,做错了什么动作都能很快恢复过来,一直很开心在雪上蹦来蹦去。
今天手机第四天,看了一下自己的视频,开始认真纠正一些错误的习惯。我滑雪像老太太跑步,手甩得老高老远。这个习惯是过去三年内慢慢养成的。记得有一次从muir下来,雪特别粘,我无意中发现增加手的幅度可以容易地转弯,后来每个转弯或多或少就用手来帮忙了。
回想起来,当雪板穿过滚落线,转弯时机到来的时候,如果不做调整,雪板会到身体前面去,造成重心落后。为了让重心回来,我就把手伸出去。这的确是调整重心的一个方法,但不是最好的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上半身重心向山下,下半身重心还是落后的,想想看,这不就像一只弯的虾子嘛,所以我滑起来感觉是猫着腰的。整体的重心不稳定,也带来了肌肉的不和谐用力,让整体的滑行就不优雅高效了。
在西雅图的时候,我的老师就针对我手的问题给我提了宝贵意见,几次让我注意手的动作,还优雅地演示给我好多次,我逐渐开始修正我的问题。我发现当雪板穿越滚落线,与其用手去够前面来拉回重心,不如就简单地把雪仗指向滚落线上当前重心的位置。这时候原来的平衡正在消失,新的平衡正在建立,会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但雪仗这么一点,对身体一点点支撑,让雪板尽量沿着自己的轨迹运行,新的稳定就立刻建立了,而重心也没有了前后移动的感觉,反而是经历稳定在雪板,轻微稳定在雪仗,重新稳定在雪板上这样的过程。整个过程无比的均匀,下半身放松的时间比以前多好多,劳累程度大大减少,真希望这样的节奏一个又一个地保持下去。那种点仗下去后,耐心等待雪板自己完成转弯的过程,真是妙不可言,那时候真希望雪板能尽量沿着原来的轨迹走,但它却自己兜了一个圆回来了!
话说回来,手前后移动在滑雪比赛中也常见。这是借助外力尽快改变行进方向的一种手段。但对我来说,优雅的滑行更得我心,我希望自己能领悟不同技术,随我所用,这就是快乐所在。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这一篇写关于滑雪话题。我从2014雪季开始学ski,到现在三年有余。看了不少资料。很多资料互相补充,也有微妙的差别。好多看似矛盾的说法,只有实践下来才能体会到矛盾中的妙。
越来越觉得乐趣在于学习本身,而不是模仿。我把标题叫做妙,就是想说说那些细微的感受,那些在别人口里是矛盾,在自己体会下来偷着乐的东西。

先看这些截图吧。这些可都是职业运动员,都是我最喜欢的滑雪明星。能看出来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喜欢哪一个图呢?
ski_style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说说我的看法吧。
我越来越喜欢图5,图6,特别是图7了。

图1到图4总的来说是猫着腰的。其实我一直也是这样练习的,我滑的时候也猫得很严重。最后往往还腰疼。
图5到图7看着是不是特别伸展?猫着腰给人一种很严肃的感觉,一副我马上要滑雪了,你们闪开的感觉。而图5到图7却像是在不经意地弹琴,上上下下,音符到哪里,身体就到哪里。

图5到图7是freestyle蘑菇视频的滑发。你听,freestyle这个词就惹人喜欢。如果你了解滑蘑菇历史,我最喜欢的是hotdog style。

猫着腰,全神贯注,往往是在掌握脚下精准的平衡。在平坦的雪道上,精确地转弯,精确地把重心放在最甜的位置,划出美丽的弧线,这样飞翔的感觉是让自己很舒坦的。在陡坡或者高速的时候,雪板回弹的力量,身体被物理定律控制,像自己获取了魔力一样。

为了获取这样精准的控制,滑行的时候重心要多向前,而关键在于腿不能可以外蹬。因为一蹬腿,平衡可能就失去了,建立的轨道也被破坏了。玩的就是平衡和流畅的切换。上半身的稳定,也是说在左弯和右弯的切换保持上半身的稳定。

但是,如果这个稳定是同时来自左右和上下的呢?这就是蘑菇的乐趣了。在蘑菇上,如果用道内的技术,也能滑得很舒坦。但我们不应该用既有的习惯限制自己。滑蘑菇的时候,如果忘记这些条款,加入上下的平衡,那就开启新的世界啦。

过蘑菇的时候,如果能够忘记习惯,就可以体验到新的乐趣。我个人体会最关键的是放松和蹬腿。过蘑菇的时候要不断地吸收,如果身体紧张,吸收的频率就会降低变得来不及。所以过蘑菇保持战斗状态是不可取的。蹬腿呢则是忘记在道内养成的“好习惯”。过蘑菇的时候要主动伸展,就是主动蹬腿,才能考增加的摩檫力减速,也才能为下一个收缩获取空间。一旦尝试过蹬腿,会发现真的可以很好地控制速度。一旦忘记条款,走出第一步,就是新世界的开始。

有了这些体验后,再回头看以前看过的视频,突然有了新的感受。Tejada-Flores 的教学视频是我的最爱,他的视频有两讲。第一讲是carving,第二讲是bump和powder。他讲bump的时候就提到了起步的时候就要放松,但是在学习carving的时候,是不会放在心上的。重新观赏的时候,感觉和体验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我最爱的,还是hotdog style。每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定义自己的风格:

最好的蘑菇中文资料: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hineseskimoguls/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攀岩的乐趣

我身边有一群喜欢攀岩的朋友,也有一群从没接触过攀岩的朋友。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的朋友了解这项运动。

攀岩的规则很简单,就是从岩壁的底端想办法达到顶端,享受这个过程的乐趣。到达顶端后,再想办法回到起点,享受降落的乐趣。这和小时爬滑梯,然后滑下来很像。小孩子都喜欢滑梯,成年人大多还喜欢水上乐园,喜欢从更高的地方,用更多的方式滑下来。攀岩,比这些都更有趣。因为不同岩壁,根据角度不同,光滑程度不同,所在的环境不同,给攀岩者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

攀岩这项运动自然是起步于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现在已经发展成熟,大多数的参与者更多的都是在室内的攀岩健身房攀岩。在室内,组织者把墙调整成不同的坡度,形状模拟成岩壁。再在上面安装上形状各异的固定的突出物来模拟自然岩壁可以借力的地方。在地面上装好舒服的软垫,在顶上挂好保证安全的绳子。借助室内的空调,灯光,音乐,浴室,拉伸的活动室,小卖部,和最初的户外比,室内攀岩带来了更方便舒适的享受。

攀岩有多危险呢?在室内攀岩,默认的方式会在腰间挂一根可靠的绳子,这根绳子只会随着攀岩者向上移动,不能向下移动。这样攀岩者可以安心专注地顺着墙面向上移动,如果累了可以随时松手挂在绳子上休息,也不用担心攀爬过程中有意外会摔下来。整个过程就像是在水面平静的游泳池穿着救生衣戴着游泳圈游泳一样舒适。刚开始其实只需要克服不熟悉带来的紧张,就和第一次穿上救生衣下水游泳一样!在室外攀岩会多一些额外的风险。比如石头可能会松动,太阳太列会晒伤,温度太低会感冒。通过戴头盔,选择成熟线路,看好天气这些准备工作,室外攀岩也是非常安全的,就和穿上救生衣去室外公园里面平静湖面游泳一样。

作为下一届奥运会的正式项目之一,攀岩的乐趣和魅力值得很多爱好者毕生去追寻。攀岩是一系列攀爬动作的组合,为了完成攀爬动作,不是依靠手或者某一个部位的力量,而是需要依靠全身多处肌肉的协调,足够的柔韧性,和少许的聪明才智来完成的。这和游泳又类似了:肌肉发达并不能带来优雅的泳姿。很多攀岩专业选手都有体操背景,攀岩本来就被比喻为克服地心引力的芭蕾。所以在攀岩健身房,看到的俊男靓女大多身材匀称,体态轻盈,而不是粗壮的大块肌肉。攀岩动作的精华,也是其乐趣所在,是要求攀岩者把身体的姿态和重心,小心地调整到某一个精确的形态。记得小时候走铁轨吗,记得把自己挂在单杠上后仰吗,记得跳马和翻墙吗,这些都是攀岩里面的基本动作,攀岩给了三维的空间,让攀岩者无拘无束,安全舒适地连续享受做这些动作的乐趣。

只是有这些乐趣,还不足以让攀岩如此令人着迷。游泳和体操,都是单人运动,但是攀岩,却是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的组合。同样的线路和动作可以有好多种方法来完成,不同的攀岩者,有自己的动作偏好,也有身高,柔韧性,力量的差异。很多时候是三五朋友一起互相学习和参考,通过观察别人的动作,倾听自己的身体,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动作。在岩壁上,并没有规定动作应该是怎样的,每个人都是发明家,同一条线路,每个人的动作都是有区别的。朋友之间的互相观摩,学习和鼓励,是攀岩魅力的一部分。

很多攀岩爱好者通过做更有难度的动作来提高自己,获取满足感。除了追逐难度外,还有其他很多享受攀岩乐趣的方式。据大多数成熟的户外攀岩路线,都是没有缆车,也没有步道可以到达山顶的,攀岩是唯一的方式。这些成熟的路线难度并不高,安全很有保障,通过攀岩到达山顶,享受天然的向上探索的过程,在山顶看到属于自己的景色,这是攀岩让我快乐的方式。

攀岩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极限运动,但这是最亲民的极限运动了。你只需要一双攀岩鞋和保护背带就可以走进攀岩健身房开始了。如果是攀爬不超过六米的墙面,通常叫做抱石区域,因为软垫足以提供保护,保护背带都可以省略。最便捷的参与方式当然是找一个方便的攀岩健身房,加入会员,参加介绍课程或者初级课程,通常只需要一个晚上,所有的基础知识都可以掌握了。如果你身边有熟悉攀岩的朋友,加入他们,那就再好不过了!

对攀岩的介绍就先告一段落,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和接触这项运动。有机会的话,再给大家做详细一些的进一步介绍。如果你等不及的话,下面有一些常见问题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

Q:攀岩真的是这么安全吗,为什么即便是室内攀岩还听说过有人摔断腿。
是的,在室内,通过已经设置好的绳子做保护,就是非常的安全。百分之九十的参与者都是用这样的方式攀岩的。就算是在室外,如果也是通过已经设置完备的绳子攀爬,也是非常的安全。这样的攀爬保护方式叫做顶绳保护,也叫top rope。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谁第一个来设置这条绳子呢?这是通过一个叫做领攀的方式做到的。第一个爬到顶设置绳子的人叫做领攀队员。领攀队员会承担风险跟高一些的保护方式,叫做领攀保护。在领攀保护过程中,保护点通常会比攀登者要低一到两个身位左右,如果领攀队员失误摔下来,会向下跌落一段距离后才会被绳子停住。如果线路考察得当,操作也没有失误的话,这个跌落过程也是安全的,当然不排除在跌落过程中受到惊吓,身体擦到岩壁等风险。
就算在室内,为了模拟户外领攀,也可以放弃顶绳保护,故意用领攀保护的方式来攀爬。通常只有进阶的攀岩者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自然也承担了额外多一些的风险。摔断腿等事故,通常都是在这样的保护方式下,因为操作失当,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我身边也有在领攀过程中不幸摔断腿的,伤养好了后又回到了这项运动,目前可是爬得相当的开心!

Q:抱石是什么,和攀岩有什么区别?
抱石是攀岩的一种方式。总的来说,攀岩是一系列精巧复杂有趣的向上攀登的动作的组合。一条长的攀岩路线里面可以包含几十个几百个这样的动作。把这些动作里面的几个精华动作拿出来,单独设置一条很短的线路,就变成了抱石线路。
抱石是指在一个比较矮的岩壁上的攀岩。通常完成一条抱石线路,只需要几个动作。因为岩壁并不高,所以只需要在地面放好软垫就足够保护了,并不需要绳子。因为动作少,所以线路设置者都是尽量包含精华的动作在里面。不过因为线路短,对攀岩者的耐力训练不一定高。

Q:攀岩线路的难度是怎么设定的,装备要求有区别吗?
好吧,都关心起这些了,是不是因为考虑用google来寻找答案了呢。。。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万圣节的点滴

自从到西雅图工作来,我所在的组牵涉到了好几次生产环境的事故。
最著名的事故当属2012年2月29号闰日事故。事发当天是我入职第三天,早上来发现全组人都不见了,后来才知道都到楼上某会议室去调查处理事故了。最愚昧的事故当属管理员忘记更新https的证书,导致证书过期后全球不能访问,而恢复个证书又来来回回耽搁了将近整个周末。
今天要说的是我导致的事故。
两年多前我开始接触云服务里面虚机和宿主交流的组件。这个组件是一个跑在宿主机上的低权限进程。宿主机没有托管运行时,所以所有的东西都是用native写的。我添加了一些虚拟机和宿主交流的协议。其中的一些设置是保存在宿主注册表里,我添加了一个通用的从注册表里读取设置的函数。随着功能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调用和依赖这个函数。
但这个函数在使用完注册表后,没有调用CloseHandle关闭句柄。所以任何人读取一次设置,就泄漏一个句柄。
通常来说,宿主机上的组件会每个月更新一次。更新的时候这个低权限进程也会更新和重启。当进程重启后,泄漏的句柄就被系统回收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句柄泄漏的问题一直没导致啥不好的现象。
直到2015年10月。
当时公司要准备一个大会,接下来要备战淘宝双十一,好像还有其它的啥重要节点。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十月份的宿主机上组件更新和十一月的合并到十一月中执行。也就是说十月份这个进程将不会被重启了。
感觉到事情正在其变化,某些正要变傻逼了是不是?
当句柄泄露到一定程度后该进程就不能再创建新的句柄了,很多功能都没法做了。熟悉Win32传统开发的都明白,native错误是通过返回值表达的,不是异常。传统处理方法就是记一下日志然后继续,进程不会崩溃也不会重启。问题的最终表现就是虚拟机和宿主彻底无法通信。当通信停止,宿主检查不到虚拟机心跳包后,宿主会以为虚拟机挂了,然后会对虚拟机进行一些修复工作,比如重启虚拟机啥的。但这根本不是虚拟机问题,就算虚拟机重启后,还是无法和宿主交流,虚拟机的重启会周而复始。
在2015年的万圣节前一天,也就是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问题爆发了。刚开始有两个集群上的部分服务被中断,原因就是虚拟机被重启,导致客户无法访问。花了一个多小时查出来是句柄泄漏,但还没定位到问题代码。当时公司在开万圣节party,奇装异服的小孩和菇凉们在我门外跑来跑去,有的进来要个糖看我黑脸大口自己在吃糖都被吓走了。在下班前找到问题代码了。我看了一下提交记录,发现已经在生产环境里面跑了半年了。想应该没事啊,不需要去紧急修复,把出问题的集群上的进程重启下就好。这两个集群出问题可能是最近压力大访问多。把问题修复了等下次宿主机组件更新就修复了。所以给老板简单汇报下就回家了,因为晚上还去小明家开party呢。
晚上在小明加打UNO打到一半老板来电话了。我老板以前是混迹win32的老革命,后来变成分布系统的老司机,他说他感觉不太对,问我要不要去公司再仔细扫描下生产环境看到底安全不。我虽还抱着侥幸心理,但军令如山啊。丢下小何婕继续打UNO,我开车去公司开始查。我查我查,我擦,只看了几个环境就想起来乖乖这个月没重启,大家的句柄数量感觉都快到极限值了啊。立刻给老板报告说要坏事,搞不好所有虚机从这个周末开始都要无限自动循环重启了。这种事故堪比闰日事故,后果不可想象。下午出事的两个集群就是雪崩前兆,冰川即将颠覆啊!老板马上也回办公室了,还叫了周同事一起。我们想了想咋办呢,赶紧把所有宿主机上受影响的进程重启吧。云上的操作,一切以安全为重。要上去搞个啥,权限流程一堆,现有的工具也都是从安全出发不让随意并发的。无奈开始撸脚本,然后从我和周同学的工作机器上开始对全球所有宿主机发起进程重启请求。当时很有蓝翔特工的赶脚!我们公式生意还有点大,生产环境上机器太多,我们工作机都推到极限了,也得跑个十几个小时。这十几个小时吧我们还不能闲着,因为连生产环境的口令会很快失效,我们得一直输口令。周六中午老板买来午饭吃了继续干,干到周日早上基本上重启完了。
后来发现,在周末重启过程中,在个别的集群上,因为句柄已经泄漏太多,重启过程还花了挺长时间,最后心跳包还是丢了虚机还是重启了。不过这部分数量极少,而且没有循环重启,所以总的结局还算圆满。
查漏补缺,后来赶紧把句柄数量放入监视范围。当初监视了内存内核线程,为啥就忘了句柄呢?

今天刚过2016年万圣节,纪念该事故一周年。

补充材料:
关于句柄的极限
https://blogs.msdn.microsoft.com/oldnewthing/20070718-00/?p=25963

补充说明:
淘宝的双十一当然不是跑我们云上,但是很多生意是围绕双十一做的,这些生意是跑在我们云上的。比如说商品描述里面的图片视频啊,广告推送啊,当然还有接双十一发钓鱼骗钱的。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Mt Ellinor snow scramble – 突如其来的冒险之旅

2016年5月21日
阴有雨

(图中红色是上山路线。绿色顶部是冰雪下山路线。橙色是穿越路线。下面的绿色是回到trail的路线。该路线不是实时记录,而是根据事后回忆绘制。)

一行七人下午一点从upper lot开始爬Mt Ellinor。其中四人带了ice axe。 五人带了micro spike,一人带了crampon. 其中两人有以往雪地经验。
起点3600 ft。沿着trail走到4600的时候到达冰雪区。简单学习ice axe进行self rescure后开始雪地爬升。爬升的时候学习了kick in snow,有一体力超群的队员一路break trail到顶。天气不好,中间有几分钟云雾散开勉强可以看到lake Cushman,其它时间都是阴雨。云雾中见过山羊影子一次。下午三点四十五的时候顺利登顶,顶峰5900ft。六个人都是第一次snow scrambling登顶,大家异常开心。

休息到四点一刻开始下山。下山刚开始险象环生。刚开始的时候还不能熟练使用plunge step,重心靠后,有三人都滑倒过。滑倒后不能激发使用ice axe制动的本能。其中两人是短暂滑行后撞树或到土坡停止,另一人是被山下队友抓住。稍作休整,重新练习用ice axe self-belay,用面朝上的方法kick step下山。虽然慢点,但大家都紧张有序。经过半小时适应后,大家都找到了雪地行走的感觉,plunge step逐渐熟练, 失去平衡后能够本能立刻制动。安全到了5000ft的位置,途中一个缓坡大家还体验了glissade。

一直到了4600的位置才发现问题来了。没有路了。一看地图,上去的时候是从东南穿越到西南上的山顶。下来的时候沿着西南坡直接下来的。因为西南坡也有脚印,所以刚开始就没有察觉问题。一看时间,已经六点过了,从地图上看偏差还很大。赶紧开始原路返回重新找路。上了几百ft后,看到大批脚印往东穿越,心中一喜赶紧跟随。不幸的是走了二十分钟后脚印再次消失。从地图上看这些脚印应该是前面几周winter route的,那个时候冰雪覆盖比较多,可以一直走到比较下面。但现在下面冰雪都融化了,全是植被,向下走很难回到停车场了,唯一的选择是用最快的方法找回上来的mail trail。

有两个选择。沿路返回到最上面,走到一开始走错的地方重新走。从当前位置直接向东穿越,横切到trail。第一个方案的坏处是等于要重新爬高,鉴于大家的冰雪能力担心再次有滑倒,体力上不能保证在天黑前可以走回无雪区域。第二个方案的坏处是不确定一路上植被和地形的情况。如果遇上巨石悬崖可能穿越会受阻。我个人倾向于第一个方案。因为第一个方案里面所有的因素都是已知因素,而第二个方案里面大多数因素是未知因素。但大家商量的结果是第二个方案。原因是大家斗志高昂,对穿越树林很有信心,不想回头走重复的路。我个人觉得主要是因为这个队伍所有人内心深处期待一次冒险之旅。

其实我也期待冒险之旅。从等高线上看坡度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悬崖,植被丰富,滑倒后没有坠落风险,决定就开始traverse。当时已经七点,距离天黑只有两小时的时间。大家户外经验各不相同,速度不一。但大家商量好了几点。经验好的走在最前面和最后面。一个负责探路,一个负责扫尾。经验最少的走在倒数第二个。队伍不能走散,最后四个人走一起。和前面三个人随时保持声音接触。每过一段距离停下来集合队伍和调整计划。

密林穿越难度果然大。下过雨所以到处都是湿的。树干一拉就全是水掉下来。手点脚点都很滑。中间只有一段地方发生过雪崩或者山火,植被比较矮还好走,其它的都是Olympic典型的森林植被。好在大家装备充分,所有人都是gore-tex hardshell,所有人至少都是hiking boots,还有三双mountaineer boots,手套食物水都不缺,信心满满。最赞的是队伍中富有天生领袖气质的主动站出来,一路给大家唱歌打气,有人一路确保队伍前后衔接。遇上难度大的地方会分头找路再回头集合商量。经验最少的朋友一路也没有任何抱怨,把全部的信任给了这个队伍。

两小时后终于到达了地图上trail附近了。 如果地图没有错,一路向西肯定可以和trail相交。但一直走过地图上的相交点都有400ft了,还是没有看到trail的迹象。已经到了九点钟,我心中已经开始想是否要准备林中过夜,如何找个好的shelter。跟大家交流了当前状况后,大家商量出新的计划。在天黑以前尽量朝着trail head方向走。首要的任务不再是找trail而是保证每一步都走得比较安全,整个队伍更不能分开。如果最后实在要过夜就打911报告当前位置。

根据地形和地图调整前进方向后,终于在9:25左右找到了trail了。到9:45的时候所有人都安全到达trail相聚。打开头灯,一路沿着trail踩着圣光欢乐向下。路上大家都感觉level up了。前面还担心下周rim to rim能否走完的,坚信世界上只要是有trail的都不算事儿了。

不过奇怪的是感觉这个trail和当时上来的时候不一样。比如会过一个横倒的树,但上来的时候真心不记得有。一直走到停车场才证明果然trail不对。我们前面一直下降到upper lot以下才找到trail。所以走下来就到了lower lot。我们的车还在我们重逢trail位置的上面。这一段trail是2 mile。公路开车25分钟。我提议一个人跑上去开车,但大家立刻否决。原因是已经全黑很危险,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只有麻烦一下911的。打通911后,沟通了十分钟讲清楚情况,半小时后search and rescue就派车过来了。两人上去开车,我生平第一次坐上了警车,不过是后面囚犯的位置。板凳是钢板,周围都是防弹玻璃,前面说啥我也听不到。等拿到车接上大家的时候已经深夜12点了。

大家一起爬下了比Rainier跟难的一条线。这是最值得信任的队伍!每个队员都值得以生命相托!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